张亚英教授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弘扬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始终紧跟行业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
立德树人
践行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需要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全人格,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校第一批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并指导年轻老师开展课程思政。主讲《建筑施工技术》时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培养工匠精神。先后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带领的建筑教研室获北京市教育工委“教育先锋先进集体称号”。
在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主持建设的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建筑施工技术》供全国的职业院校建筑类师生使用,学习浏览数达到了71.7万多次。
弘扬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张亚英教授多年来一直贯彻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致力于人人“学会”,人人成功的职业教育思想,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注重行业发展研究与实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了大量社会亟需人才。主持的教改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第一子课题《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的职业需求研究》;先后发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7篇。
2008年汶川地震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建筑医生”方向,开设了《工程检测》和《建筑新技术应用课程》课,为国家及时培养了大批建筑检测与加固人才,这些学生大受设计院欢迎,毕业前就与许多设计院签订合同。张亚英教授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2016年根据国家和行业政策对装配式人才的需求,在全国率先开设了《装配式建筑技术》课。在当时各家书店没有装配式建筑相关教材的情况下,张教授带领几位年轻老师走访设计院、装配式构件生产厂、装配式施工企业学习并搜集参考资料,利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精心备课、编制课件,并担任主讲教师。主持建设了京津冀第一个装配式虚拟仿真实训室。提高了我校建筑专业影响力,给燕通构件厂等企业推送了大批急需的装配式专项人才,变能就业为好就业、就业好。直到现在我校仍然是北京装配式人才主要供应院校,其中多名学生已成为各大装配式构件生产厂的技术骨干。
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
张亚英教授拥有工程师职称证书、北京市评标专家证书、企业特聘专家证书,在教育领域获得了教授职称。一直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深入合作。多年来探寻建筑职业教育未来的诉求与发展,使自己始终保持社会需要的建筑行业研究者及职业教育者应具备的持续上升的能力。张教授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智能建造专业群”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
张教授主持建设并主讲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爱课程网),也是国家在线课程(学银在线)。主讲《建筑施工技术》及《装配式建筑技术》2门课80%以上教学内容体现与工作过程对接。主持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2本教材都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张教授从教以来主持科研课题与教改课题共20余项,专利3项,公开发表论文31篇。参编了行业标准《既有砌体结构隔震支座托换技术规程》。
校企合作
张亚英教授贯彻黄炎培“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思想,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制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与北京城建亚泰集团、石景山文化旅游局等企业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类技术研发5项;与北京三木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碳纤维网格加固成果转化1项。
传帮带
作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张教授多年来注重团队业务素质提升,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筑教研室教师主编8本教材,5本获得“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指导本教研室老师在教师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了3个全国信息化比赛一等奖、2个北京市一等奖。
张亚英教授是我校首次获得“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的教师。成绩取得来之不易,也必将影响我校广大教师继续砥砺前行,在双高、特高建设中再创佳绩。